中央定调大力提振消费 经济学家:不能对富人有效征税 不如鼓励他们多花钱

Connor 火币交易所 2025-11-07 5 0

【资料来源于新华社、和讯网、观察者网、第一财经等】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李迅雷接受采访时表示“既然不能对富人有效征税,不如鼓励他们多多花钱”冲上热搜。其实这个观点他并非首次提出,早在2024年4月就曾建议“如果不能对富人进行有效征税,至少应该对富人进行有效的消费刺激,进一步增加消费,扩大就业”。

既然不能对富人有效征税不如鼓励他们多花钱 能带动穷人就业

中央定调大力提振消费 经济学家:不能对富人有效征税 不如鼓励他们多花钱

10月底,经济学家李迅雷接受媒体和讯网某栏目采访时讲述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投资、消费、基建等话题,其中谈到“拉动消费”,其首先就“以旧换新补贴”发问,这是补贴给居民或中低收入人群还是补贴给厂商了?厂商有没有暗中提高价格再卖?同时,直接“给居民发钱”手段又有争议。

如何提高消费增长,李迅雷进一步强调要解决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二次分配、税改问题,但目前有难度,最简单的方法是放松服务业管控,当前中国富裕阶层很多,他们有消费能力和投资意愿,而且当前既然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征税,不如让他们多一些消费渠道多花钱,这样也能带动穷人就业。据媒体报道,上海高端楼盘高福云境10月18日推出125套建面约276平方米—592平方米的房源,首开均价达21万元/平方米。其中,25套总价1.3亿至1.7亿元房源售罄,总销售额超过2025年全年上海同价段豪宅成交总额,创下上海顶豪市场单日去化新纪录。这就是富豪消费的能量!

早在去年,李迅雷也表示过相同观点,由于我国存在收入结构的问题,“如果不能对富人进行有效征税,至少应该对富人进行有效的消费刺激”,进一步增加消费,扩大就业。

今年9月13日,李迅雷也发文称,我国当前的收入差距比90年代的日本要大,日本是发达国家中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之一。我国近年来官方没有公布基尼系数,但从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数据表明,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在11倍左右。据说,上海壹号院购买者包括实业企业家、影视明星及外籍人士等,其中上海本地买家占比约28.6%,江浙地区买家合计占比30%。说明全国的高收入群体正在向一线城市集聚。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国家政策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据新华社10月23日报道,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要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展开全文

为什么做不到对富人有效征税?媒体解读“海外富人税”征收

众所周知,偷税漏税和合理避税是两回事,那些合理避税的富人也和范冰冰、司马南等名人偷税情况不一样,不过正是有合理避税的方法存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富人不能做到有效征税。

那么,对于富人或者说高收入人群,他们如何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利用不同的税收政策达到减税目的呢?据公开消息,有以下常见的几种方法:

1、开设个人工作室

普通上班族一般都是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同的收入档位,对应着 3%~45% 的超额累进税率。

中央定调大力提振消费 经济学家:不能对富人有效征税 不如鼓励他们多花钱

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可能要交上 45% 的税,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些人就选择通过注册个人工作室,或者个体工商户,将工资收入转化成“经营所得”,这样就能适用新的税收政策:

查账征收:按实际利润(收入-成本)适用 5%~35% 累进税率

核定征收:税务机关按收入或利润率核定税额,大部分地区是 10%

举个例子:假设B某是一个独立的顾问,他的年收入达到了 96 万以上。为了降低税负,B 某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为 B 企业提供顾问咨询服务,以工作室的名义收取顾问费。这种情况下,B 某就可能符合核定征收政策,将税率从原本 45% 降低至 10%。但是,专业律师也指出这种方法是有门槛的:必须满足“无劳动关系”条件。怎么理解呢?就是 B 某不能既在 B 公司上班,同时又为 B 公司提供顾问服务,如果存在劳动关系,那就可能会被认定为“虚假交易”,面临补税的风险。

2、区域性税收优惠

不少地区为了吸引优质人才和企业,都会推出非常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

海南自贸港:按封顶 15% 征收个人所得税

西部大开发:符合条件企业按 15% 征所得税

专业律师表示,在推出税收优惠政策后,海南也吸引了一大批高收入人群,这类人有一个比较典型的画像:会在短期内获得一笔大额收入,有的是年度奖金,有的可能是股权激励。他们希望通过合法的途径,降低这笔大额收入的税负。但实际上要满足条件并不容易,其中一个最难达到的硬性要求,就是需要“在海南累计居住满 183 天”,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律师也分享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成功案例:“有一位客户,他所在的公司在海南开设了分公司,也有一些办公职位可选择,在和我们充分地讨论和规划之后,他是实实在在地搬到海南,在那边工作生活了大半年时间。在这期间内,他也集中地获得了一些大额的收入,最终就利用了海南的税收优惠政策,只交了 15% 的个人所得税。”

3、转变税收身份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全球征税”的国家,也就是说我们在境内外的所有收入都需要征税。但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并不是全球征税,同时它们的名义税率也比较低,所以一些高收入人群,就会转换税收身份,去享受那边的税务规则。比如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就是这些年相对热门的国家和地区。

但是,律师也指出了转变税收身份的难点:“税收身份的转换是一个很系统性的工作,它不仅是拿到一个工作签证或身份证那么简单,还伴随着后续的一系列工程。”

针对第三个方法需要强调的是,隐匿海外收入未申报是违法行为。2024年底,有消息称中国将征收“海外富人税”引起海内外关注,媒体第一财经了解到,我国“全球征税”一直有政策依据,但执行力度有限。另外,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相关配套文件自2019年起设有6年“豁免期”,当前距离首次到期时间渐近。不过,从现有文件来看,针对境外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尚无具体细则,近期传闻中的“中国要对全球范围内具有中国国籍的高净值人群征收税”“1000万美元是门槛”“海外上市公司股东被波及”等信息尚无权威依据。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对第一财经表示,相比国际上大部分发达国家已有较为完备的相应制度,我国在境外个人所得税征收方面的法律规定相对滞后,2020年出台的相关规定为具体执行做好了制度准备,在当时就已引起过一轮关注。但她也提到,我国过去在具体落实方面并不严格,主要考虑可能是经济发展以及防止资本外流等。

不少税法人士认为,一国对应税居民境外所得征税是大势所趋,中国跟进国际做法或只是时间问题。肖飒表示,“目前来看,征税难度是比较大的,符合法律规定的税收居民(高净值人群)有可能通过转换国籍、将资产迁入CRS覆盖范围外等方式规避纳税。”肖飒说。不过她也强调,居民仍有合法的避税方式可选,但具体需要结合收入来源具体分析,建议大家还是认清趋势、学习知识、依法纳税。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3月以来,湖北、山东、上海、浙江等多地税务机关官网发布重要消息:“依法对取得境外收入却未申报的纳税人开展风险应对” 。同时,纳税人收到税务局短信被责令自查境内外收入并申报纳税的消息也引发热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