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特朗普失败,加拿大立场变了,加外长主动求见王毅,希望“解冻”加中关系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2025年7月11日,国际外交舞台上演了一场意味深长的双城记。华盛顿的早晨,特朗普正式签署文件,宣布自8月1日起对加拿大征收35%的惩罚性关税。几小时后,在吉隆坡的会议厅里,加拿大外长阿南德主动约见中国外长王毅——这场“应约会面”中,阿南德传递出加方渴望对华关系“重新校准”的迫切信号。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来得既突然又强硬。他在致加拿大总理卡尼的信函中直指加拿大芬太尼管控不力、设置贸易壁垒导致美加严重贸易逆差,甚至重提“加拿大应成美国第51州”的争议言论。这已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对加拿大钢铝、数字服务税等问题反复挥舞关税大棒的最新动作。耐人寻味的是,就在4月9日美国宣布对部分国家暂缓90天执行“对等关税”政策时,加拿大还在豁免名单之列。但短短三个月后,特朗普已向全球23国发出征税函,加拿大最终未能幸免。
加拿大外长阿南德(资料图)
加拿大这次不再沉默隐忍,而是迅速启动了外交突围。阿南德在吉隆坡的会谈桌上坦诚表示,加新政府致力于“实现供应链多元化,加强经济发展韧性”。这短短一句话背后,是加拿大试图挣脱美国单边经贸政策束缚的决心。过去几年加中关系遇冷,很大程度上源于加拿大配合美国对中国企业的种种限制。此刻阿南德的表态,不啻为对过往政策的婉转修正。
中加关系转圜的契机其实早有铺垫。今年恰逢中加建交55周年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上个月中国高层与卡尼总理的“积极、建设性通话”已为双边关系破冰埋下伏笔。王毅在会谈中明确指出两国“没有领土争端,没有地缘矛盾”的天然优势,同时直指核心症结——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打压中国企业,呼吁加方提供公平营商环境。
展开全文
特朗普(资料图)
颇具讽刺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反而成了中加走近的催化剂。当美国对包括加拿大在内的贸易伙伴挥舞35%关税大棒时,中国正主动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100%产品零关税待遇。这种鲜明对比让加拿大意识到,依赖单一市场的外交策略风险过高。阿南德提出恢复经贸、卫生、人文等多领域合作,正是要为加拿大经济打造更多“安全出口”。
美加关系的裂痕其实早已深入肌理。从今年3月特朗普威胁对加钢铝产品征收50%关税(虽24小时内撤回),到6月因数字服务税问题单方面中止美加贸易谈判,特朗普反复无常的贸易政策让加拿大彻底清醒——芬太尼问题不过是关税大棒的借口,美国真正要的是加拿大经济的绝对服从。
当加拿大外长主动伸手与中国“解冻”关系,这场外交急转弯揭示了一个更宏大的变局:连美国最亲密的邻居都不再信任华盛顿的贸易承诺,转而寻求多边突围。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虽已剑指23国,但35%的关税壁垒正在倒逼各国重新评估对美依赖。
加拿大(资料图)
加拿大寻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本质上是在为经济寻找“止血带”和“新氧气”。当王毅在吉隆坡强调“大国应带头摒弃强权逻辑”时,阿南德的积极回应表明:面对美国霸凌,加拿大终于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国家利益。这场外交转向能否真正落地,尚需观察加方后续行动,但地缘政治的天平已因此悄然移动——毕竟,当最忠诚的盟友都开始转身,单边主义的围墙注定崩塌。
国际关系的新现实已然显现:当强权逻辑撞上经济韧性,贸易霸凌终将催生新的伙伴关系。加拿大此次转身,或许正是全球贸易秩序重构的一个微妙注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