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江西省普通省道网规划》的通知

Connor 火币huobi中国 2025-08-15 1 0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江西省普通省道网规划》的通知

赣交规划字〔2025〕24号

各设区市交通运输局、公路中心、发展改革委:

《江西省普通省道网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2014年1月14日联合印发的《江西省省道网规划(2013-2030年)》(赣发改交通〔2014〕65号)同时废止。

2025年7月1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江西省普通省道网规划

目录

一、规划基础

(一)发展现状

(二)形势要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规划目标

三、规划方案

(一)功能定位

(二)布局思路

(三)路线编号

(四)布局方案

四、规划实施

(一)建设原则

(二)建设标准

(三)建设需求

五、环境影响及对策

展开全文

(一)环境影响总体评价

(二)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六、保障措施

当前,我省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为全面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国家公路网规划》文件精神,高质量推动《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江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落地实施,统筹做好“三张网”规划衔接,服务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综合考虑江西省产业、城镇、地形等特点和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我省普通省道网布局,编制本规划。

《江西省普通省道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范围为江西省省域内普通省道,规划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是指导我省普通省道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规划基础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公路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路网密度逐渐增加,道路等级和质量不断提升,交通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江西省省道网规划(2013-2030年)》于2014年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其中普通省道规划总规模约11289公里,由6条放射线、25条北南纵线、16条东西横线、94条联络线和38条高速公路连接线组成。截至2024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20.95万公里;全省普通国省道总里程18711公里,其中普通国道7720公里,普通省道10991公里;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比例分别达到93.4%、63.9%,覆盖100%县城和86%以上的乡镇,基本形成了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普通国省道为干线、农村公路为支脉的纵横交织、沟通全省城乡、连接周边省区的公路网络体系。

普通省道网的快速发展总体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有力支撑了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但与“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一是布局不够合理。现有部分普通省道横纵线存在交通需求少、布局不均等问题。另外仍有14%的乡镇、6.5%的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少数枢纽场站未实现高速公路或普通国省道通达。二是路况水平不高。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仅有63.9%,通行能力有待提升。三是发展质效还需提高。普通国省道与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的衔接融合尚需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仍有提升空间,绿色低碳发展仍需进一步提高。

(二)形势要求

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江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重要时期。普通省道公路网作为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承担社会运输需求、加快区域及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优化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亟需加快补齐短板、优化提升供给,提高路网质量效益。

二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需要。普通省道与普通国道一并作为高速公路的并行线,通过不断优化普通国省道公路网,一方面有利于在全省范围内与高速公路网共同形成高效服务与普遍服务相统一、效率与公平相互补的公路网络体系;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承上启下的功能,提高整体覆盖率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意义重大。

三是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需要。普通省道与普通国道一并上承高速公路、下接农村公路,覆盖空间大、通达程度深、惠及面广。通过加强与铁路、高速公路、水运、航空等规划衔接与协调,能够充分发挥普通国省道运输在中短途客货运、物资快速集散、门到门便捷灵活的比较优势,强化衔接转换功能,促进综合立体交通网整体效率提升。

四是适应交通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推动普通省道在科技创新赋能、绿色低碳发展、安全韧性保障等领域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普通省道与新型基础设施和关联产业的融合,降低全寿命周期能耗与碳排放,增强路网安全水平和系统韧性,为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部署要求,以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全国前列交通强省为总体目标,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国家公路网规划》和《江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框架下,以优化路网布局、提高通行能力、提升路网韧性为重点,形成布局合理、衔接紧密、层次分明、绿色安全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加快推进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

(二)基本原则

——统筹发展,服务大局。强化普通国省道与高速公路、农村公路衔接,为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奠定基石。推动普通省道与沿线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对现代流通体系支撑,服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为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基础支撑,适度超前。着眼于建设高水平交通强省目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和区域协调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公路交通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优化省道路网规模布局,保持供给能力适度超前。

——优化存量,拓展增量。以现有普通省道为基础,有效利用已建成的公路资源,结合普通国道布局、城镇和人口分布情况,综合考虑普通省道的网络覆盖度,优化调整局部区域路网、适当新增线路,完善普通省道干线和普通省道联络线,保持路网整体供给能力和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形生态特点相匹配,提升普通省道网服务水平。

——绿色集约,安全智能。推动普通省道布局与生态空间相适应,有效避让生态保护区域、环境敏感区域,提高通道利用效率,提升路网系统韧性和功能可靠性,增强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注重科技创新赋能,不断提高公路网数字化、网联化水平。

(三)规划目标

到2035年,普通省道网和普通国道网共同构成布局合理、衔接紧密、层次分明、绿色安全的干线公路体系。调整后的普通国省道网具备以下特征。

布局合理。形成省际对接、市际畅通、连接县区、沟通乡镇的合理布局。优化省际出口,省际间互联互通更加通畅;畅通市县连接,通达全省所有省级及以上开发区、重要交通枢纽;基本覆盖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和乡镇节点。

衔接紧密。普通国省道网与重要的水路、铁路、航空枢纽以及高速公路互通联系更加高效便捷,有力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提升综合运输效率。

层次分明。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一主一备”的路网格局,部分主要通道将实现“一主两备”“一主多备”的路网格局。

绿色安全。普通省道布局与生态空间相协调,实现普通省道网的绿色低碳发展。路网可靠度显著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与现代化高质量江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相匹配、与生态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的江西省普通省道网,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三、规划方案

(一)功能定位

普通省道与普通国道共同构成公路干线网,主要为沿线节点提供公益性、普适型、均等化的中短距离客货运输服务。在普通国道没有覆盖到的地区,普通省道发挥着较为显著的干线功能;在部分地区或局部路段,普通省道起到覆盖建制乡镇、旅游景区、枢纽场站或连接普通国道与县乡道的作用,具有集散功能。基于普通省道的干线功能和集散功能,可分为普通省道干线和普通省道联络线。

普通省道干线。普通省道网的骨架公路,作为跨市、县的辅助通道,承担沿线区域的客货运输,为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具有较为显著的干线功能。高速公路连接线作为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干线网。

普通省道联络线。普通省道网的支线公路,主要连接县、乡镇、景区等节点,承担县域经济中心和乡镇之间的客货运输通道,具有集散功能。

此外,综合考虑实施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和建设时序等因素,另增设普通省道展望线。展望线暂不纳入普通省道网管理,待服务水平提升后可纳入普通省道联络线网。

(二)布局思路

以《江西省省道网规划(2013—2030年)》为基础,围绕优化路网布局、提高通行能力、提升路网韧性为重点的思路优化完善普通省道网布局方案。

优化路网布局。筛选通道功能强、车流量大的线路形成普通省道干线,增补对乡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重要经济节点覆盖;优化省际通道,将不具备省道功能的低等级路段,从普通省道网中调出;利用现有的过境通道替换承担市政道路的普通省道。

提高通行能力。在路线走向一致的情况下,将已建成高等级县乡道替换原有低等级或待建普通省道。

提升路网韧性。提高路网可靠度,增设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的并行线路,补充横纵通道,提高路网转换效率,增强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

(三)路线编号

根据《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 917-2017)有关要求和我省工作实际,普通省道按以下规则命名编号。

普通省道按SXXX编号。首位数为2代表北南纵线,首位数为3代表东西横线,首位数为4代表北南纵联络线,首位数为5代表东西横联络线;普通省道高速公路连接线按SLXX或SLXXX编号;首位数为6代表展望线。若编号数字与国道重复,则另设编号。

(四)布局方案

根据普通省道功能定位及布局思路,江西省普通省道网由普通省道干线和普通省道联络线构成,规划总规模10625公里,其中普通省道干线6897公里,普通省道联络线3728公里。另有普通省道展望线1081公里(暂不计入普通省道规模)。普通国道和普通省道共同构成“十纵十一横”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体系。

1.普通省道干线

普通省道干线由26条北南纵线、14条东西横线及151条普通省道高速公路连接线构成,总规模6897公里。

(1)北南纵线(26条)

S201(紫湖-铜䥽山)、S202(白沙关-广丰)、S203(郑坊-五府山)、S204(李宅-太源)、S205(瑶里-鹅湖)、S207(蛟潭-洵口)、S208(谢家滩-岗上积)、S209(彭泽-都昌)、S210(中畈-樟坪)、S211(康山-钟陵)、S212(三阳集-德胜关)、S213(航埠-傅坊)、S214(马垱-都昌)、S215(金湖-乐化)、S216(厚田-潭丘)、S217(黄麟-永隆)、S218(宋溪-樟树)、S219(华林山-祁禄山)、S221(港口-东山)、S222(棋坪-万福)、S223(黄茅-和埠)、S224(桐木-严田)、S225(上栗-路口)、S226(遂川-龙布)、S227(鳌溪-洛口)、S229(上栗-东桥)。

(2)东西横线(14条)

S301(赛阳-肇陈)、S303(浙源-临港)、S304(宝塔-巾口)、S305(江上-义宁)、S306(仙岩-莲湖)、S307(丰城-黄岗)、S309(抚州-长平)、S311(建山-排上)、S312(黎圩-欧里)、S313(巴山-文峰)、S314(富滩-厦坪)、S315(遂川-高坪)、S317(长宁-正平)、S318(嘉定-横水)。

(3)普通省道高速公路连接线(151条)

SL01(彭湖高速湖口连接线)、SL04(永武高速梅棠连接线)、SL05(济广高速乐平连接线)、SL07(梨温高速进贤连接线)、SL08(德昌高速泾口连接线)、SL09(沪昆高速贵溪连接线)、SL10(沪昆高速余江连接线)、SL11(昌铜高速靖安连接线)、SL16(沪昆高速东乡连接线)、SL17(抚金高速金溪连接线)、SL18(济广高速资溪连接线)、SL19(抚吉高速崇仁连接线)、SL20(济广高速广昌连接线)、SL24(抚吉高速永丰连接线)、SL25(樟吉高速吉水连接线)、SL29(泉南高速宁都连接线)、SL32(厦蓉高速会昌连接线)、SL33(大广高速南康连接线)、SL35(大广高速信丰连接线)、SL36(寻全高速安远连接线)、SL37(瑞寻高速寻乌连接线)、SL38(龙河高速定南老城连接线)、SL39(南龙高速朱坊连接线)、SL40(上莲高速福田连接线)、SL41(莆炎高速碧溪连接线)、SL42(济广高速景德镇南连接线)、SL43(九瑞高速瑞昌连接线)、SL44(福银高速临川北连接线)、SL45(东昌高速新干北连接线)、SL46(杭长高速奉新连接线)、SL47(东昌高速樟树东连接线)、SL48(上万高速弋阳东连接线)、SL49(宁定高速银坑连接线)、SL50(抚吉高速乐安东连接线)、SL51(抚吉高速宜黄连接线)、SL52(沪昆高速彬江连接线)、SL53(昌栗高速慈化连接线)、SL54(铜宜高速黄岗连接线)、SL55(昌韶高速宁都西连接线)、SL56(永武高速巾口连接线)、SL57(南昌绕城高速望城连接线)、SL58(济广高速鄱阳连接线)、SL59(杭长高速安义连接线)、SL60(杭长高速花桥连接线)、SL61(东昌高速罗湖连接线)、SL62(杭长高速铜矿连接线)、SL63(厦蓉高速罗坳连接线)、SL64(抚吉高速抚州南连接线)、SL65(济广高速金溪连接线)、SL66(昌韶高速铁路连接线)、SL67(铜宜高速三阳连接线)、SL68(大广高速油田连接线)、SL69(莆炎高速龙市连接线)、SL70(杭瑞高速湘湖连接线)、SL71(修平高速渣津连接线)、SL72(莆炎高速广昌南连接线)、SL73(大广高速万安连接线)、SL74(宁定高速仙下连接线)、SL75(抚吉高速流坑连接线)、SL76(福银高速幽兰连接线)、SL77(莆炎高速万合连接线)、SL78(莆炎高速水南连接线)、SL79(沪昆高速胡家坊连接线)、SL80(东昌高速杜市连接线)、SL81(厦蓉高速上犹东连接线)、SL82(济广高速固村连接线)、SL83(昌韶高速广福连接线)、SL84(铜宜高速万载南连接线)、SL85(上莲高速莲花连接线)、SL86(澎湖高速彭泽核电连接线)、SL87(杭长高速军山湖连接线)、SL88(上万高速万年南连接线)、SL89(九绕高速姑塘连接线)、SL90(铜宜高速铜鼓连接线)、SL91(厦蓉高速禾丰连接线)、SL92(抚吉高速临川南连接线)、SL93(铜宜高速罗城连接线)、SL94(沪昆高速宜春连接线)、SL95(泉南高速永阳连接线)、SL96(大广高速修水连接线)、SL97(抚吉高速资溪连接线)、SL98(抚吉高速法水温泉连接线)、SL99(寻全高速小江连接线)、SL100(寻全高速虎山连接线)、SL101(九绕高速星子北连接线)、SL102(厦蓉高速崇义连接线)、SL103(宁定高速宁都南连接线)、SL105(抚吉高速相山连接线)、SL106(昌栗高速万载西连接线)、SL107(铜宜高速芳溪连接线)、SL108(泉南高速永新连接线)、SL109(泉南高速石城连接线)、SL110(杭瑞景德镇连接线)、SL111(杭瑞九江长江大桥连接线)、SL112(莆炎高速井冈山连接线)、SL113(南昌绕城昌北连接线)、SL114(大广高速带溪连接线)、SL115(大广高速宜丰连接线)、SL116(昌栗高速上高西连接线)、SL117(昌栗高速上高东连接线)、SL118(昌栗高速高安西连接线)、SL119(昌栗高速高安连接线)、SL120(昌栗高速高安东连接线)、SL121(昌栗高速西山连接线)、SL122(东昌高速双金连接线)、SL123(杭长高速万年北连接线)、SL124(昌栗高速万载连接线)、SL125(大广高速遂川连接线)、SL126(厦蓉高速瑞金西连接线)、SL127(上莲高速上栗连接线)、SL128(莆炎高速拿山连接线)、SL129(昌韶高速永丰南连接线)、SL130(永武高速澧溪连接线)、SL131(昌韶高速赣州东连接线)、SL132(昌韶高速赣州南连接线)、SL133(昌韶高速南康东连接线)、SL134(昌韶高速新城连接线)、SL135(昌韶高速大余连接线)、SL136(樟吉高速南安连接线)、SL137(沪昆高速上饶西连接线)、SL138(沪昆高速杨梅岭连接线)、SL139(都九高速都昌西连接线)、SL140(厦蓉高速瑞金东连接线)、SL141(福银高速东馆连接线)、SL142(抚吉高速乌江连接线)、SL143(昌韶高速洛市连接线)、SL144(沪昆高速芦溪连接线)、SL145(上莲高速长平连接线)、SL146(大广高速仙女湖连接线)、SL147(昌韶高速流坑南连接线)、SL148(济广高速会昌连接线)、SL149(济广高速筠门岭连接线)、SL150(莆炎高速小布连接线)、SL151(杭长高速上富连接线)、SL152(沪昆高速上饶经开区连接线)、SL153(昌宁联络线冈上连接线)、SL154(济广高速万年西连接线)、SL155(定南联络线鹅公连接线)、SL156(济广高速瑞金南连接线)、SL157(福银高速南城连接线)、SL158(昌韶高速乐安北连接线)、SL159(泉南高速兴国西连接线)、SL160(修平高速修水西连接线)、SL161(济广高速景德镇南连接线)、SL162(杭长高速南昌东连接线)、SL163(昌栗高速西山连接线)、SL164(昌栗高速上高西连接线)、SL166(上万高速横峰连接线)、SL167(厦蓉高速赣县北连接线)、SL168(沪昆高速分宜连接线)、SL169(济广高速白舍连接线)。

2.普通省道联络线

普通省道联络线由49条北南纵联络线、49条东西横联络线构成,总规模3728公里。

(1)北南纵联络线(49条)

S401(定山-乐观)、S402(岷山-庐山机场)、S404(东港-三龙)、S405(上汤-船滩)、S407(海口-李宅)、S409(涌山-众埠)、S410(石门街-洪源)、S411(乐港-镇桥)、S412(张村-万村)、S413(湖云-锦江)、S414(新民-赤田)、S415(靖安-干洲)、S416(隍城-八景)、S417(罗亭-石鼻)、S418(赤岸-汪家圩)、S419(冈上-向塘)、S420(铁河-经开)、S422(周坊-对桥)、S424(孝岗-秀谷)、S425(永平-葛仙山)、S426(黄马-张巷)、S428(棠铺-敖阳)、S429(新昌-南港)、S433(杜市-鳌溪)、S434(砚溪-巴邱)、S436(福田-南坑)、S437(白竺-湖南省界)、S438(泰山-洋溪)、S441(乌江-白沙)、S442(金滩-敦厚)、S443(枫江-永阳)、S444(升坊-碧溪)、S447(富田-水槎)、S448(石上-固村)、S449(黄陂-樟木)、S450(良村-高兴)、S451(古龙岗-云石山)、S452(永丰-南塘)、S453(利村-龙布)、S454(正平-龙源坝)、S456(小江-历市)、S457(龙塘-留輋)、S458(南桥-龙廷)、S460(滨江-上清)、S462(仙源-双桥)、S464(梅州-明月湖)、S469(仙下-梓山)、S474(左里-周溪)、S476(雷公尖-香田)。

(2)东西横联络线(49条)

S501(勒功-西湖)、S502(江村-储田)、S503(程湖-扬子洲)、S504(港口街-码头)、S505(陈村-兴田)、S506(温泉-马回岭)、S508(沙山湖-艾城)、S509(昌邑-罗亭)、S510(石坳-大桥)、S511(滩溪-宝峰)、S512(石镇-湖云)、S513(珠山-青云)、S514(葛源-青板)、S515(岩瑞-冰溪)、S516(枫岭头-岑阳)、S517(幽兰-塔城)、S518(澡下-大城)、S519(官庄-找桥)、S520(南安-罗坊)、S521(排山-黄市)、S522(董团-汪二)、S523(方家-梅港)、S525(高城-潭埠)、S526(三江-广福)、S527(黄沙岗-塔下)、S529(良山-九龙山)、S534(日峰-太和)、S536(招携-万崇)、S537(洪江-竹亭)、S539(汗江大桥-三湾)、S540(厦坪-古城)、S541(茨坪-龙市)、S542(五斗江-黄坳)、S544(碧洲-遂川)、S545(芦溪-万龙山)、S546(堆子前-营盘圩)、S547(唐江-五指峰)、S548(龙勾-上堡)、S549(城厢-南迳)、S553(高田-固厚)、S555(张佳坊-湘东)、S559(黄湖闸-塘山)、S560(中源-寒婆坟)、S561(蛟桥-万埠)、S567(寡婆桥-扬眉)、S569(双溪-社溪)、S570(瑶里-曲阿里)、S571(紫阳-清华)、S573(富田-细坳)。

3.普通省道展望线

普通省道展望线共34条,总规模1081公里。

S601(岩瑞-东阳)、S602(南水-三汊港)、S603(何市-棋坪)、S604(叠山-雷溪)、S605(店下-铁路)、S606(冈上积-七里岗)、S607(合市-太阳)、S608(分宜-新余)、S609(杨岐-鸡冠山)、S610(西溪—南江)、S611(溧江-长田)、S613(罗坳-沙池)、S614(梅林-西牛)、S615(程龙-武当)、S616(四都-马坳)、S617(寒婆坟-黄港)、S618(杨洲-宝峰)、S619(西峰村-安徽省界)、S620(赤水-塘坊)、S621(经公桥-黄坛)、S622(对坊-银坑)、S623(藤田-小布)、S624(渡头-青原区)、S625(珠田-堆子前)、S626(马垱-棉船)、S627(八都-盘谷)、S629(湖村-石狮)、S630(生米-石岗)、S631(拆解园-滨江)、S632(长平-湖南省界)、S633(黄沙岗-大城)、S634(白水-潭埠)、S635(清华-瑶里)、S636(柴桑-丰林)。

四、规划实施

(一)建设原则

加强统筹协调。普通省道跨市县路段建设时序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公路网整体效应。统筹线位资源,实现普通省道节约集约、绿色发展。

突出重点路段。普通省道建设应优先安排瓶颈路段拓宽,联通交通枢纽、重点乡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重要节点的待贯通路段建设。

提高服务水平。对等级较低路段进行提质升级,提高路基路面、平纵曲线等技术指标,提升普通国省道路况水平和运行效率。

(二)建设标准

普通省道干线技术等级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普通省道联络线技术等级总体达到三级及以上。

(三)建设需求

规划调整后,普通省道干线仍有29%的路段等级为三级及以下或待建,普通省道联络线仍有8%的路段等级为四级及以下或待建。根据建设标准及地方建设需求,预计未来约有1600公里普通省道需要建设和改造。

五、环境影响及对策

(一)环境影响总体评价

本规划贯彻落实江西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要求,将绿色发展作为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与《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江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等有效衔接,明确提出建设绿色公路要求,为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和交通强省建设提供重要支持。规划实施可能会对部分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占用、生态影响和污染排放方面。一是规划实施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消耗一定能源并产生碳排放;二是公路建设可能对公路周边区域生态空间产生一定影响,部分新增路线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存在局部空间冲突,规划论证阶段已尽可能予以规避,下一步还将在实施阶段进一步优化;三是公路建设、运营产生的废气、污水、噪声等可能对局部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质量带来一定影响。规划在实施阶段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合理避让环境敏感区域、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举措的前提下,产生的环境影响总体可控。

(二)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一是从空间管制方面预防和减轻规划实施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所有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址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依据空间管制红线实行公路设施空间资源的分级分类管控,对于涉及禁建区的路段,严控相关路段建设计划。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区、洪水调蓄区、清水通道维护区内实行有限准入的原则。按照相应法律法规和管控要求,严格执行环保措施,限制有损生态功能的建设活动。公路选线最大限度避让各类环境敏感目标,尽可能避免占用河湖空间特别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是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充分利用交通廊道资源,采用先进节地技术和模式,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土地综合利用率,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推动钢结构桥梁、环保耐久节能型材料等应用,推进废旧材料、设施设备、水资源循环利用和隧道洞渣资源化利用。

三是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公路选线无法避让各类环境敏感目标时,需从地下或空中穿(跨)越,同步开展原生动植物保护、湿地连通、创面生态修复和动物通道建设。

四是严格执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环境质量底线管理。按照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的基本原则,衔接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管理要求,在建设期与运营期加强大气、水、噪声以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五是加强内部监管。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等制度。

六、保障措施

强化协调联动。各地在编制交通运输相关规划时,要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原则,加强省地联动,强化与本规划衔接,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建设规模和建设时间,统筹各层次路网协调发展。

加强要素保障。加强与国土空间等相关规划衔接,按照节约集约、绿色高效的要求,合理保障国家公路建设土地资源供给,依法加快国家公路用地用林、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等报建手续办理,为规划项目实施提供政策和要素支持。

加大资金支持。创新投融资政策,进一步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各级政府按照交通运输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保障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省道公路建设,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促进省道公路可持续健康发展。

优化实施管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研究,稳妥有序推进规划实施。加强规划实施全过程监测分析,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新情况新需求适时开展动态调整或修订工作。

附件:1.江西省普通省道网路线方案表(26纵14横98联34展)

2.江西省普通省道网路线方案表(151高速公路连接线)

3.江西省普通省道布局方案规划图

4.江西省普通省道布局方案调整图

附件1

江西省普通省道网路线方案表(26纵14横98联34展)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江西省普通省道网规划》的通知

附件2

江西省普通省道网路线方案表(151高速公路连接线)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江西省普通省道网规划》的通知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江西省普通省道网规划》的通知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江西省普通省道网规划》的通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