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月大东北虎“彪彪”独立生活后嚎叫、不安?上海动物园回应

Connor 火币huobi中国 2025-09-10 1 0

近日,上海动物园1岁零4个月的东北虎“彪彪”被与妈妈和几个同胞姐妹分开饲养,并单独展出。与妈妈和姐妹分开后,“彪彪”在短期内出现了嚎叫等不适应状况,引发大量网友关注。对此,上海动物园回应了为何在此时将“彪彪”分开饲养等几个网友关注的问题,并科普了东北虎的独立之路。

Q1:为何在此时将“彪彪”和妈妈、姐妹分开饲养?

2024年4月28日,经过三个多月的孕期,东北虎“和平”诞下了四个可爱的宝宝:大哥哥“彪彪”和姐妹们“思思”、“忆忆”、“念念”,它们对外展出后受到不少游客喜爱,被称为“东北虎F4”。

“彪彪”胆大,新的玩具、新的环境总是第一个尝试,第一个探索,见饲养员来了,也会猛然跳起抓住围栏站立。当然,好吃好喝的它也第一个上,毫不谦让。“思思”、“忆忆”两姐妹一个活泼,一个调皮,追逐打闹上蹿下跳样样在行,“念念”是个文静的小女孩,胆小谨慎,一直跟在“和平”身旁,静静看着其他兄妹打闹,即便脑门被波及一掌,也不生气,换个地方继续看。

16个月大东北虎“彪彪”独立生活后嚎叫、不安?上海动物园回应

彪彪

今年8月下旬,上海动物园将“彪彪”与妈妈和姐妹分开饲养和展出。年幼的“彪彪”独立生活初期不适应,嚎叫、不安。有网友表示,很远就能听到“彪彪”的嚎叫,很可怜,由此引发大量关注,有网友还要求动物园将“彪彪”重新与妈妈和姐妹一起饲养展出。不过,也有不少网友表示,网络上的一些信息是部分营销号在带节奏,呼吁网友理性,不要被带偏。

16个月大东北虎“彪彪”独立生活后嚎叫、不安?上海动物园回应

展开全文

16个月大东北虎“彪彪”独立生活后嚎叫、不安?上海动物园回应

16个月大东北虎“彪彪”独立生活后嚎叫、不安?上海动物园回应

上海动物园介绍,作为四胞胎中唯一的雄性个体,1岁多的“彪彪”目前处于亚成体期,虽然还显稚嫩,但已逐步显现出百兽之王的气质。

据了解,野生东北虎是独居动物,雄性亚成体一般在18个月时会离开母虎另觅领域独立生活,大多在3-4岁性成熟。圈养环境下因为营养、环境不同,部分个体可能会提早成熟。《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东北虎》(林业行业标准)中提到:100天到1岁为幼虎,1岁到3岁为亚成体虎,亚成体虽未成年,但处于一个充满变化和成长的“青春期”。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马建章在《虎研究》一文中的说法:在圈养虎谱系资料中记录到初次交配成功的雄虎最早年龄为1岁零3个月。

上海动物园介绍,1岁零4个月的“彪彪”已经超过了有记录的最小交配年龄,存在近亲交配的风险;而且它的身高、体重明显超过同胞姐妹,保育员也观察到“彪彪”护食行为明显增加,玩耍过程中有咬脖颈行为,存在咬伤其它个体的风险。这意味着,独立是“彪彪”无法绕行的虎生命题。

上海动物园表示,物种保护是动物园主要职能之一,其核心内容是实现科学的物种种群管理,重点是在分析育龄个体遗传价值和亲缘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配对,避免近亲繁殖,保证种群遗传多样性。

Q2:将“彪彪”和妈妈、姐妹分开的同时,有没有采取过渡措施?

上海动物园介绍,为了减少独立初期的分离焦虑,保育员们采取了渐进式策略。在后场将“彪彪”和其它4只东北虎饲养在相邻的笼舍内,以保证它们仍能通过视线、嗅觉和声音进行交流,降低突然分群造成的孤独感。每天隔离饲养的时间从短到长,以让“彪彪”逐步适应独立生活。在展示时,将“彪彪”和其它四只东北虎进行轮展,“彪彪”在外场展示时,保持室内外吊门开启,“彪彪”可以自由进出,随时可以选择进入后场与母亲和姐妹近距离进行信息交流。

另一方面,保育员为“彪彪”制定了多元化的食谱,轮换提供牛肉、带肉牛骨、羊排及整只牛头等食物,并科学配比添加其现阶段所需的维生素与矿物质,确保营养全面均衡,从而强健体质、增强抵抗力。

此外,保育员还根据东北虎的自然习性,结合“彪彪”的行为表现,通过隐藏食物、布置气味线索、引入可供抓挠和探索的新型道具等丰容方式,满足它啃咬的天性,激发其捕食技能、增强运动能力,促进“彪彪”认知行为的发展,一步步帮助它提升适应能力。

与此同时,保育员们持续做好全面细致的健康监测与科学饲养管理:每日记录采食量,密切关注粪便量、粪便形状,定期进行体况评估,日常巡视时做好行为观察。

Q3:目前“彪彪”的情况如何?

上海动物园介绍,成长的路上总是伴随一点点阵痛,刚刚独立的“彪彪”就像第一次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会哭闹,有不安。目前,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彪彪”已经逐步开始独立之路,情绪慢慢开始稳定。

上海动物园表示,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助力“彪彪”平稳、顺利地度过这一关键适应期,稳步走向更加独立、健康的未来,早日成长为充满野性魅力的“百兽之王”。

来源:新闻晨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