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全球的面,塔利班放出狂言,不偏不倚,正好撞在中方“枪口上”

Connor huobi火币网 2025-10-27 1 0

与巴基斯坦停火还没几天,塔利班就当着世界的面放出狂言,不偏不倚,正好撞在中方“枪口上”!在反恐这个问题上,中方不会有第二个态度!

近日,阿富汗临时政府国防部长雅各布在一场发布会上,公开表示:“塔利班不认为巴基斯坦塔利班(简称“巴塔”)等组织是恐怖分子”。

他还指出,“恐怖主义并没有普遍且明确的定义,只是一些国家为了推进自身利益,达到某些政治目的,而为其贴上的标签”。

这些话直接否定了联合国安理会多年来的反恐共识,更将巴塔的暴行轻描淡写为“政治工具”,简直是离谱至极。

那么,为什么塔利班会如此包庇巴塔?

当着全球的面,塔利班放出狂言,不偏不倚,正好撞在中方“枪口上”

尽管阿塔与巴塔在组织架构上分属两家,但二者共享着普什图族的血脉渊源与极端保守的意识形态。对阿塔而言,巴塔既是‘同胞’,更是制约巴基斯坦的战略筹码。

近年来,巴塔频繁利用阿富汗边境地带作为庇护所,向巴基斯坦境内发动袭击,而阿塔始终态度暧昧——既不愿彻底切割,也不敢公然支持。

而这种矛盾在今年更是达到顶峰。1月,巴塔一次伏击导致巴基斯坦军队17名士兵阵亡,其中包括4名中校和10名少校。忍无可忍的巴军随即发动越境空袭,摧毁阿塔多个边境哨所与军火库,并关闭关键贸易口岸。

面对军事与经济双重压力,阿塔才不得不在卡塔尔斡旋下签署停火协议。然而,协议墨迹未干,雅各布便公开为巴塔“正名”,甚至指责巴基斯坦“滥用恐怖主义标签打压异己”。

其实,雅各布的言论绝非一时兴起。

当着全球的面,塔利班放出狂言,不偏不倚,正好撞在中方“枪口上”

展开全文

作为塔利班创始人奥马尔的长子,他在内部派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其观点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塔利班核心层的真实立场。

他声称“恐怖主义没有统一定义”,试图将反恐议题政治化,却刻意忽略了血淋淋的事实:

2021年达苏水电站爆炸案、2022年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袭击、2023年开普省水电站项目车辆遇袭——三起事件共导致17名中国公民丧生,调查均指向巴塔。

仅2024年,巴塔及其关联组织就制造了至少12起针对平民与外资项目的袭击,其中多起更是直接瞄准中国目标。

正是因为血淋淋的铁证摆在眼前,所以中方早已明确将巴塔定义为“恐怖组织”。

塔利班现在却以“意识形态同源”为由,将屠夫称为“兄弟”,此举显然就是撞在了中方的“枪口上”。

中国对阿富汗政策一直秉持务实态度:安全是底线,合作是红线。

当着全球的面,塔利班放出狂言,不偏不倚,正好撞在中方“枪口上”

尽管未正式承认塔利班政权,但中方保持外交接触,推动“一带一路”向阿延伸,为阿富汗战后重建提供机会之窗。

然而,雅各布的言论正在摧毁这扇刚刚开启的窗户。

当阿塔公开为巴塔“正名”,等于否定了中国在反恐问题上的核心关切。这不仅伤害了中方情感,更动摇了双方合作的基础。

中国在阿富汗的战略利益十分清晰:绝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阿领土危害中国安全,特别是威胁投资高达620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

该走廊已成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任何安全漏洞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事实上,中方和巴基斯坦早已多次敦促喀布尔当局打击境内恐怖势力,阿塔始终阳奉阴违,其对恐怖组织的“分类对待”也早已不是秘密。

对于威胁其执政地位的“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IS-K),阿塔采取铁腕清剿;而对意识形态相近的巴塔,则屡屡网开一面。

当着全球的面,塔利班放出狂言,不偏不倚,正好撞在中方“枪口上”

这种“看人下菜碟”的策略,使得阿富汗沦为极端势力的温床,从巴塔到“伊斯兰国”分支,都在利用阿富汗的混乱局势重整旗鼓,也让周边国家不得不重新评估与塔利班合作的可能性。

当前,塔利班正面临关键抉择:

其一,彻底切割极端组织:若能对巴塔等势力采取坚决打击,或许能换取中巴等国的有限信任,逐步融入地区合作框架。

其二,维持现状继续博弈:利用巴塔作为对巴施压的筹码,但此举必将招致更严厉的反制,甚至引发更大规模冲突。

其三,倒向恐怖主义阵营:若内部强硬派占据上风,可能彻底滑向孤立,重演被国际社会抛弃的悲剧。

目前来看,塔利班似乎仍在试探各方底线。

但无论是中国“反恐红线不容触碰”的立场,还是巴基斯坦“越境打击常态化”的军事准备,都意味着留给塔利班“骑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而面对变局,中国的应对之策已经逐渐清晰。

当着全球的面,塔利班放出狂言,不偏不倚,正好撞在中方“枪口上”

首先,中巴经济走廊向阿富汗延伸的计划势必放缓,直至安全环境改善。

其次,中国将继续封闭瓦罕走廊这一中阿直接通道,避免风险输入。

第三,中国将在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内与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协调,共同向阿塔施压。

中国的反恐立场坚定不移,失望与警惕既是警告,也是留给阿富汗最后的清醒机会。

评论